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休闲娱乐

当恐惧变得写实,这部关于历史的电影就成了

时间:02-25 来源:休闲娱乐 访问次数:174

当恐惧变得写实,这部关于历史的电影就成了

当权力处于真空期,必将有人蠢蠢欲动;但这种必然背后,是彼时无法看清全貌的当事人之间的试探与博弈,步步为营的战略,让整场政变分解成了每个节点上的成与败。这每个节点的变动,其后参与人物的心态变化,都足以窥视到更现实的社会百态。作者:大蝎‍‍‍‍‍‍‍‍‍‍‍‍‍‍‍‍‍‍‍‍‍‍‍‍‍‍‍‍‍‍‍‍‍‍‍‍‍‍‍‍‍‍‍‍‍‍‍‍‍‍‍‍‍‍‍‍‍‍‍‍‍‍‍‍‍‍‍‍‍‍‍‍‍‍‍‍‍‍‍‍‍‍‍‍‍‍‍‍‍‍‍编辑:蓝二‍‍‍‍‍‍‍‍‍‍‍‍‍‍‍‍‍‍‍‍‍‍‍‍‍‍‍‍‍‍‍‍‍‍‍‍‍‍‍‍‍‍‍‍‍‍‍‍‍‍‍‍‍‍‍‍‍‍‍‍‍‍‍‍‍‍‍‍‍‍‍‍‍‍‍‍‍‍版式:王威国内电影春节档的热度稍过,一部韩国政治惊悚片《首尔之春》,正在吸引更多影迷的目光。目前它在约5200万人口的韩国市场,已实现超过1300万人次的观影。作为一部聚焦“双十二政变”的历史题材电影,《首尔之春》并没有以100%还原的方式拍摄,而是用尽可能的惊悚、悬疑、反转元素设计,完成了一部成功的商业类型片,让该片一跃成为韩国影视史票房第6的电影。这个成绩,选题的大胆精准与影视思维的精细制作皆功不可没。该片最大的标签为“政治惊悚”,它采用了更为写实的手法,直接将那份惊悚赤裸裸地架在了电影中两派斗争的互动交错上,让观众以上帝视角,全盘体验这场政变的起承转合。这样的处理方式,以电影为载体,直给地传达出了创作者对于这段历史的思辨,也让观众观今鉴古,在电影中惊觉历史重演,银幕破壁、战火蔓延当下的可能性。这份虚拟与现实强度结合的惊悚感,或许便是《首尔之春》特供于韩国观众的观影体验,也是政治惊悚片这一题材再次得以出圈的密钥。写实:将惊悚聚焦人物‍‍‍‍‍‍‍‍‍‍‍‍‍‍‍‍‍‍‍‍‍‍‍‍‍‍‍‍作为一部优秀的商业类型片,《首尔之春》的拍摄手法、叙事节奏、演员表演、制作水准都属一流。这部电影的制作公司Hive Media Corp曾以一部讲述韩国总统朴正熙遇刺的《南山的部长们》,斩获2020年的本土票房冠军。《首尔之春》紧接着前作的剧情结局展开,讲述全斗焕发动双十二政变夺取兵权的惊情9小时,汇集了黄政民、郑雨盛、李圣旻等一众实力派演员,让历史以另一种方式成为震颠神经的影像。双十二政变本身错综复杂,其事件黑暗深邃的基调,在成片中被调度成更加厚重的冷色调,大量对比强烈的长镜头在简洁的场景中来回切换,让惊悚一词从视觉上给予呈现。但政治惊悚的精髓不仅仅在于表象,更在于其关于人性欲望的内核。为了简化历史,让观众在电影语境里不必具备太多历史知识就能低门槛快速入戏,《首尔之春》将矛盾聚焦在了一正一反两个人物身上:镇压军李泰信(历史真实人物张泰玩)与叛变军全斗光(历史真实人物全斗焕)。郑雨盛是具有韩国国民度的演技派,诠释在乱局中临危受命的韩国首都警备司令官李泰信时,他的刚毅坚实、视死如归,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但必须承认,《首尔之春》中更大的人物亮点,在于黄政民饰演的反派全斗光。几乎所有韩国人都知道,炮制“光州事件”上位的全斗焕,夺权后如何打压民主运动、扼杀文化产业,最终成为韩国历史上最声名狼藉的总统。正如电影字幕所写:18年极权统治结束,并未能带来新时代的曙光,而是更深的黑暗。全斗焕,就是黑暗中心的那个人:涉黑、泼皮、不择手段、政治投机。在《首尔之春》媒体试映会上,导演金成洙聊到这个人物时表示,自己并不想把全斗光刻画成一个恶魔。金成洙认为,全斗光应当是一个与他一样的常人,有野心有欲望,有欣喜膨胀,也会有脆弱胆怯的时刻。这是一个正确的策划处理——让那些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恶魔,以常人形象重生,才是更骇人的恐惧。因为这个人,此刻可能就藏在观众自己的社会生活之中。当黄政民饰演的全斗光出场,面对向公众报告总统朴正熙遇刺的发布会时,练习演讲的他,注重穿着整洁,不断询问其他人自己的声音如何,揣摩语气的真诚度,虽然看上去随和风趣带着草莽匪气,但神情话语间流露的奸诈狡猾扑面而来,给观众强烈的反派实感。更重要的是,他的“坏”不是脸谱化的坏,而是老谋深算的政治手腕与孤独一掷的赌徒心理混在一起后的综合表现。一方面面对各种情景都泰然自若,手下各路人马的心理都轻松拿捏;一方面先斩后奏、胆大妄为,在突如其来的各种变局火中取栗,最后绝处逢生。一句“失败了是政变,成功了就是革命”的台词,几乎成了他最好的注解。一间厕所,非常写实地呈现出了全斗光的心理。当局势突变,需要紧急决策时,全斗光将自己整张脸浸入洗脸池的水中,看似溺水,实则在冰凉中清醒;终局取得胜利后,全斗光独自进入厕所,终于在无人的环境中释放自我,颤栗着大笑时,如释重负与心有余悸的情绪不断在脸上的肌肉抖动中闪过。黄政民用自己的眼神、动作、语言将这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观看了全程的观众也会深觉,这样一个人,其实坏得并不遥远,甚至某一刻还能为之共情。相对而言,正面人物的正直无私、低调保守,临危受命的李泰信,最初拒绝了好几次总长郑祥镐的任命。被点评“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他,恪守着军人信念,一心要以首都警备司令的身份守护首尔。在政治危机上,电影好几次出现了李泰信妻子的剧情。妻子对丈夫的关怀与爱,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情感镜头,但在政治场上,情感恰是软肋。一些写实的细节桥段,早已注定了故事与历史的终局。虽然性格人设上,李泰信没有反派全斗光更具表现力,但他绝非愚忠,而是有着自己的人物高光。孤勇者,便是他最恰当的人物注脚。当他一个人站在桥上,独自面对一整个空降兵团时,没有一句台词的他,只身别停了车队。那一刻,他的表情淹没在夜色下,空气中只能听到叛军一心会成员之间敬畏的窃窃私语。结局,当他独自跨过栏杆,独自直面全斗光时,那一刻的孤勇,让在这9小时经历大风大浪的全斗光也不禁动容。电影用极度实感的镜头,用实打实的人物行为,告诉了观众何为英雄。同时,这份英雄的陨落,也给了观众最大的刺痛——如此理想主义的好人,却没能得到美好的结局。好人遭罪、恶人当道的对比,也让这份政治惊悚,愈发深入人心。反刍:让历史成为镜子‍‍‍‍‍‍‍‍‍‍‍或许纵观全球,能如韩国电影这般,近代各类政治历史事件几乎都被改编成电影的国家确实少之又少;人们在观看这类政治历史作品时,就是一次次对于复杂政治的参透和对过往历史的无限反刍。从这个角度讲,《首尔之春》的每一处写实,都是一场面对当下的以史为镜。再次回到电影中全斗光的叛变全程,观众会惊讶地发现,在电影所呈现的平行世界里,整个叛乱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准备上也并不充分,有大量的随机应变与临时救场。当开篇总统遇刺之后,真正手握实权的只剩下两个人,全斗光与李泰信背后的陆军总长郑祥镐(历史真实人物郑昇和)。当权力处于真空期,必将有人蠢蠢欲动,想要夺权的全斗光必然会对郑祥镐出手。但这场必然背后,是彼时无法看清全貌的当事人之间的试探与博弈,步步为营的战略,让整场叛变分解成了每个节点的成与败。而这每个节点的变动,其后参与人物的心态变化,都足以窥视到当下的社会百态。导演在采访时说,其实自己也很难把握全斗焕的真实想法,或许全斗焕本人也在不断经历自己的内心交战。于是在电影中,全斗光这个角色也不断处于决策的变化中,正是环境的每一次变化,写实般,将他一步步推向了叛变的位置。郑祥镐不是不清楚全斗光对自己的敌意,他的错误或许是“太相信底线”。在人事任免上,他否决了全斗光的干预,准备将整个一心会势力全部转移到边防。他甚至也提前安排后手,让值得信赖的李泰信升职就位,作为守护首尔政权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全斗光的行贿,他的义正言辞显得太过刚硬,全然没有全斗光那般圆滑迂回,而这也给观众传达了一个信息:面对投机派时,不变通的正义往往会被规则受限,会有潜在被针对设计的危机。回过头看,当两派开始彼此较量后,全斗光的第一反应或许并不是叛变——或许他只是想阻止那场将会在12月13日公布的军事改革,让自己免于被调遣。这么一个自保的思维,遇到了刚硬的郑祥镐,这才破釜沉舟变成了一场先斩后奏的抓捕行动——既然你郑祥镐不仁,我全斗光便不义,哪怕没有国防部长授意的逮捕公文,我也要让你付出代价。下这个重大决定时,全斗光正在跟前来拜访的卢泰健(历史真实人物卢泰愚)下棋。前总统朴正熙也是依靠政变上位的,近距离观察过政变全程的全斗光,职务比当时的朴正熙还要高,手握一心会的资源人脉,局面更为有利。全斗光用朴正熙政变激励卢泰愚,涉险上演一幕自导自演的大型抓捕,其间的心路历程跃然纸上。几轮博弈中,两大派系你来我往。第一轮全斗光并不能算胜——虽然成功抓捕了郑祥镐,但是国防部长消失,总统又不愿意在逮捕公文上签字,一心会几大要员被通缉,全斗光一派处于兵力、舆论、人心的弱势。但正如前文所说,特殊时期,限于规则的正义,往往抵不过无视规则的恶,其中的天平砝码,取决于对决双方谁更能ALL IN——镇压派想的都是收场与违和,都走着中庸之道,唯有全斗光敢于不破不立。当自己的野心已经展露无遗时,代表正义的一派仍然幻想可以和平收场,恰恰是利用了这一心理,让全斗光一路斩棘。而当最后,国防部长终于露面,危难之际落跑的落魄之姿人眼可见,全斗光仅用金钱,就轻松完成了这场简单的人心笼络。也正是他的倒戈,让李泰信成为了真正的孤勇者,也可悲地走向了理想主义者的牺牲。这一幕,让韩国影院中落座的观众落泪。这一刻,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是好人不得好报的控诉与悲歌;对于亲身经历过历史的年长观众来说,仿佛看到了自己痛苦的过去。在这个意义上,《首尔之春》也是一部情绪电影,用历史政治之声,感召当下。同时,电影也展露了在韩国社会中它所浸润出的真相:世界是一个草台班子,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正如电影里全斗光所说:人类这种动物啊,就是希望被强势的人呼来唤去。这句话在此时此刻的当下,似乎仍然适用。也许有人认为,理想主义者从来不会赢。但当电影最后,李泰信一个人艰难地爬过阻拦栅和铁丝网,一步一步接近全斗光时,说出了主创在这部电影中想说的话:你即便叛变胜利了,但不论是作为军人、还是人,你都失败了。这也许就是《首尔之春》最大的成功点:正义永远是正义,法统永远是法统,这个世界上除了法律与道德的审判,还有人之所以为人的审判。如今,电影也能如春秋史官一般,就算恶曾经得逞,也终将会被记载在耻辱柱子上,被后人评说。也许,总有些人会以民众的名义享受权力的盛宴,但人类文明总是向前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也是一面镜子,而韩国电影,正在强力地证明这一点。THE END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休闲娱乐